9月27日晚,仲英道德講堂之“學以成人”主題講座在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仙林校區舉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楊國榮為南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報告。講座由本院陳繼紅教授主持。
講座中,楊國榮教授從人禽之辨、本體與工夫之辨、習性之辨等角度循序漸進地闡釋了“學以成人”的核心思想,并通過該思想對人的發展予以辨析。楊國榮教授認為,學以成人的讨論,既涉及如何理解“學”,也關乎如何“成人”,為人和為學是絕對相通的,應當聯系起來考察。“學”在寬泛意義上既有外部對象又包含人本身,“成人”則指成就人本身。楊教授結合中西哲學曆史的相關背景,總結“學”的傳統意義即為“認知自己”,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哲學曆史上“知己”的學術特點,闡述“為己之學”中以人格上自我完成、自我充實、自我提升的人生發展導向。同時強調了中國哲學注重過程的性質特色,“學”是不斷延續、沒有止境的過程,它展開為不同階段,相對應人成就自身的不同目标,人應當在這個過程中超越自己原來的狀态。
現場 (佘治駿 攝影)
楊國榮教授指出,我國儒學大家荀子的“始乎為士,終乎為聖”構成了學以成人的根本目标,相對于“士”,“聖”的特點在于不僅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知識結構,而且已經到達道德的完美之境。此外,楊教授指出,在學以成人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禮”的制約,“學”與“禮”緊密聯系不可相分,“禮”不僅是一種制度,也是廣義上的規範習俗,任何時候都應該依禮而行。與禮相聯系的學,在中國哲學中又與行為緊密相連,即實際的踐行,以禮為引導的踐行便可成為真正意義上人的導向。楊教授以嚴密的邏輯和嚴謹的語言,闡釋了為學、為人、為事的聯系和區别,闡明“學”“人”“為”以及“成人”的不可分離。他還從“本體”與“工夫”以及“德性”和“能力”的方面進一步講解了成人的發展導向。
講座結束後,楊國榮教授與現場師生進行了交流。
據悉,本次講座是仲英道德講堂的第三講,此前舉辦的兩場傳統文化講座獲得不錯的反響。同時,“仲英道德講堂與中華道德傳播研究工程”項目還将組織師資骨幹培訓,開展大學生、研究生進社區、進校園等多項活動,結合中華傳統美德,全方位、多視角進行道德講堂的系列演講、師資培訓、學術研究、國際會議等多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