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生
中國道路擁有巨大的潛能和優勢,使中國逐步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改變中國曆史的偉大紀念日。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近代中國人民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奮鬥與探索、流血與犧牲,最終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新征程。新中國成立66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在探索中前進、在挫折中崛起,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用真理的力量,支撐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希望,引領中國走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
開啟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曆史新紀元
鴉片戰争後,西方列強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侮、侵略過中國。而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争,也多以中國失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分析原因,毛澤東曾深刻指出:“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因此,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為近代中國人民的兩大曆史任務。
為了完成這兩大曆史任務,使中國人民擺脫被列強奴役的悲慘境遇,“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不懈探索,尋找救國救民道路,卻在很長時間内都抱憾而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産階級共和制等種種救國方案都相繼失敗了。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喪權辱國,成了舊中國長期無法消除的病疠。”
然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始終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對夢想的追逐、對民族的責任與擔當、對信仰的忠誠,成為中國共産黨成立以後的曆史使命。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中國共産黨人也對新中國的誕生充滿了希望。早在1931年,毛澤東就說:“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中國人民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廢除了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對此,毛澤東曾自豪地宣稱:“它将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将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态工作着,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新中國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這個曆史任務勝利完成。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一個曆史轉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回首往事,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新中國的成立,還推動了世界範圍内的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确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确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的是飽經戰争創傷、經濟文化特别是社會生産力極為落後的現實。當時中國的經濟不僅遠遠落後于歐美發達國家,就是與許多亞洲國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194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隻有約27美元,相當于亞洲國家平均值的2/3,而當時中國人均壽命隻有40歲左右。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企圖通過實行強硬的對華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從根本上搞垮新中國。
新中國國家發展道路的探索就是在外部封鎖、内部工業基礎幾乎為空白的廢墟上開始的。毛澤東在1954年對全黨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部拖拉機都不能造。”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國共産黨承接曆史選擇,回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願望,探索、開創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社會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變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體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長期快速穩定發展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跨越;實現了從一個物資極度匮乏、産業百廢待興到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跨越;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闊步走向繁榮富強的跨越。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國民經濟總産值已超過60萬億元人民币,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比例持續下降;科教文衛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如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南京青奧會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中國奇迹,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同時也驗證了鄧小平“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态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态就不能改變”的論斷。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曆程,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曆史性跨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走了三十多年,曆史證明,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富民強國的正确道路,我們将堅定不移地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
拓展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産黨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把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探索時期的獨特方式和路徑的理論和實踐,概括和總結為中國道路。這是對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發展模式的總稱。
可以說,中國道路成功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獨特性,是當今世界各國多元現代化發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沖擊了傳統的“西方中心論”,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壟斷地位,推進了世界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美國學者亨廷頓曾說過:“蘇聯共産主義的垮台意味着曆史的終結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勝利。這一論點的謬見是認為隻存在唯一的選擇”;“現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非西方社會在沒有放棄它們自己的文化和全盤采用西方價值、體制和實踐的前提下,能夠實現并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西方化确實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非西方文化對現代化造成了什麼障礙,與它們對西方化造成的障礙相比都相形見绌。”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間不能隻有一種色彩一樣,世界上也不能隻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應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樣性。世界發展的活力恰恰在于這種多樣性的共存。
我們不能照抄照搬别國的發展模式,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共同書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确道路是多麼不容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曆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曆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事實證明,中國道路擁有巨大的潛能和優勢,使中國逐步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曆史性跨越。這不僅使中國徹底抛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而且為人類戰勝貧困、為發展中國家尋找發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實例。”
《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 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