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74周年之際,伟德官网地址多少2021級碩士生第一黨支部、團支部于4月21日前往渡江勝利紀念館、中山碼頭,聯合開展“體悟渡江精神喚初心使命 重走勝利之路促奮進行動”主題黨日團日學習活動,通過參觀學習、文本研讀、任務打卡、遊覽長江等方式,學習渡江戰役曆史,感悟偉大渡江精神,以全方位多要素常态化的黨史學習教育與黨員初心教育,帶動支部成員深入領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五個重大原則"的曆史偉力,以奮進青春之姿成長為民族複興賽道上的接棒人。
4月21日下午,支部成員乘坐大巴前往渡江勝利紀念館。在途中,張顯玉同學為大家講解了本次參觀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鼓勵同學們通過實地參觀走訪學習黨史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真正行有所得,學有所獲。丁政方同學為大家發放活動的學習任務卡,通過設置關鍵信息填空的形式來引導輔助同學們參觀學習,為同學們梳理參觀流程,理清曆史脈絡。第四黨小組成員張顯玉、徐心悅、羅燕玲、周明珠、武玮婷負責人員統籌、對接遊覽和後勤保障等工作。伟德官网地址多少其餘黨團支部部分成員也參與了本次活動。
下午三點,支部同學抵達渡江勝利紀念館。在講解員深入淺出的講解過程中,支部成員學習參觀了“偉大的勝利——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史料展”。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毛澤東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彰顯了人民軍隊氣勢磅礴、決戰到底的勇氣和信心。史料展一共分為命運決戰、雄師過江、南京解放和今日南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命運決戰,主要介紹了從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發動的三大戰役從根本上逆轉了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的力量差距,人民解放軍已經具備了橫渡長江、消滅國民黨殘餘部隊的條件。
第二部分·雄師過江,介紹了渡江戰役自4月20日發起,至6月2日結束,曆時43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江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奠定了解放全中國的勝利基礎。
第三部分·南京解放,介紹了1949年4月23日,南京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獲得新生,永遠歸入人民的懷抱。
第四部分·今日南京,呈現了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在黨中央和江蘇省委的正确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探索出一條具有南京特色的發展之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曆史性跨越。
曆史畫卷緩緩展開,同學們在沉浸式的學習和參觀中全面了解了渡江戰役的曆史,借助一幕幕珍貴影視資料和一件件曆史文物,對“将革命進行到底”的渡江精神有了更深的觸動和感悟。
而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繼續參觀了“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共産黨南京曆史展覽”。該展覽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包括了四個部分,分别是:鐘山風雨——浴血奮戰,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石城新生——奮發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金陵春潮——奮勇争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南京實踐;南京奮進——踐行囑托,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同學們駐足觀看,驚歎于生動形象的場景還原,沉思于一幅幅曆史畫卷,百年黨史,背後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犧牲、英勇鬥争的故事,是對理想的堅守,對我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擔當,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曆史坐标和精神航向。
活動的最後一站,支部成員去到了中山碼頭,這是運送過孫中山先生靈柩的碼頭,也是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登陸點。支部成員自此乘坐輪渡前往浦口碼頭,感受其滄桑曆史。與浦口碼頭相望的是南京北站舊址,這座頗具民國特色的建築經曆了繁華與落寞,也承載着數代人的珍貴回憶。下午五時二十分,支部成員再次乘船返回中山碼頭,重走解放南京渡江之路,感受江流,心随浪湧,現時與曆史相映,1949年人民解放軍渡江之時,一定也曾想象過今日南京的繁華與中國的繁榮,解放軍戰士與船夫們的聲聲歡呼,仿佛回蕩在耳邊,“同志們,我們南京再見……”
大巴返程途中,同學們就本次活動暢談感悟。
徐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2021級碩士生
在渡江戰役中,有不少解放軍将士是參與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一路日夜兼程、艱苦卓絕從東北、華北奔襲至長江一線進行作戰的,幾乎得不到全面的休整,而且他們中很多人自幼生活在遠離大江大海的環境中,對水具有天然的陌生和恐懼,這些都是對作戰極為不利的因素。然而正如淮海戰役前毛主席所說的雖然局勢就像一鍋“夾生飯”,但夾生就夾生,也要把它吃下去。這反映出在瞬息萬變的戰争進程之中,時間往往不容許做萬全的準備,既要順應戰争發展的規律,也要在戰局的關鍵時刻彰顯臨機決斷的膽識和氣魄。但是這種膽識和氣魄并非建立在樂觀主義和空洞玄想之上,它的産生之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于中國共産黨的戰争理論是科學的、道義的、人民的戰争理論,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解放戰争是受到人民衷心擁護的正義的事業。
刁玉凱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
2021級碩士生
此次參觀,我頗有感觸的是震驚全國的南京“四一”慘案與“反饑餓、反内戰、反迫害”的“五二〇”運動。這些運動都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的武裝鬥争,我也從中得出了以下兩點感悟:第一,注重人民戰争中的兩條戰線。正如毛澤東在《蔣介石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一文中所指出的:“中國境内有了兩條戰線。蔣介石進犯軍和人民解放軍的戰争,這是第一條戰線。現在又出現了第二條戰線,這是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和蔣介石反動政府之間的尖銳鬥争。”第二,注重青年學子的信仰建設。成贻賓等愛國學子正值青春年華,前路光明,卻願以肉身對抗反動派的槍林彈雨,非為名利,隻因具有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為了遙不可及的理想而犧牲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以身映證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種舍生取義的堅定選擇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所需要學習并銘記于心的。
張蝶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
2021級碩士生
本次黨日活動采取“以觀促學+以學促行”形式帶我們重走勝利之路,體悟渡江精神。在渡江勝利紀念館門前“停泊” 着一艘船身斑駁的黑色小火輪,它就是被稱作攻占南京的“渡江第一船”“京電号”小火輪,它背後的故事讓我最為觸動。解放軍渡江前夕,面對國民黨對長江兩岸船隻的燒毀和“京電号”等少量的大型船隻的嚴格監管,“京電号”的船長黃興發帶領船工将船上發電用的煤全部倒入了江中,加速電廠無煤供電;下關發電所廠長以運煤為由要求歸還“京電号”保證供電。正如此,“京電号”與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先後運送了1400多名人民解放軍戰士渡過長江,一路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我想,這艘小火輪正是“堅定信念、不怕犧牲、軍民同心、革命到底”的渡江精神的小小縮影吧。
胡佳振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2021級碩士生
在這次渡江勝利紀念館的參觀與學習中,我們瞻仰了人民解放軍的飒爽英姿,深入理解了中國共産黨人與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也了解了“第二條戰線”在革命勝利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展館中第三章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設計,不知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栽花,陽光順着天窗照進了第三部分的展區,原本光線較為昏暗的展覽館頓時明亮了起來。天亮了!從鐘山風雨到天翻地覆,縱然隔着七十年的光陰長河,中國共産黨人的雄風和豪情仍舊撲面而來,我仍能在此感受到人民從黑暗走到光明的喜悅。讓我們銘記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繼承優良革命傳統,發揚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崔天馨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
2022級碩士生
參觀渡江戰役勝利館,除了再次為那段壯闊的曆史而感慨不已,也在黨史陳展中體會了南京百年風雨革命建設之路。南京是一座先進的城市,從革命的血雨中走出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打出小紅花藝術團和南京長江大橋“一大一小”的文化名片;在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肩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奮力“兩個率先”。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提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如今成為南京新時代奮進的行動遵循,正在繼續邁向新的征程。生逢其時,倍感榮幸。
習近平總書記曾動情地指出,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長風破浪會有時,南馬青年恒奮進,身處曆史悠久的古城南京,學生黨員能近距離地感受革命勝利與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因而也更應以史為基,砥砺前行,牢記偉大渡江精神。
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全黨同志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鬥争、善于鬥争”,我們黨緻力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此時,重走勝利之路,不是留戀過往,而是堅定理想,更是汲取力量,遇堅則攻,迎難則上。
(供稿:伟德官网地址多少2021級碩士生第一黨支部、團支部)